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LEARNED RESOURCEFUL,TIMES

年画穿越千年诉说黄河文明 滩涂变新居迁出美好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4-01-02 20:01

年画穿越千年诉说黄河文明 滩涂变新居迁出美好新生活

守正创新 木版年画生生不息

    黄河,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开封,坐落在河岸之上,这儿的木版年画在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下生生不息,岸边人民以“劳动+科技”让祥符花生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现如今,随着易地搬迁政策的施行,滩区人民逐渐摆脱了“黄泛区”的束缚,踏上了通往幸福的新征程。这些,不仅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未来的映射,黄河将他们的故事说与你听。

图片

   当黄河的涛声拥抱历史的轨迹,河畔的木版年画在黄河流域绽放着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芒,也是对这片土地的生动注解。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黄河流域文化的一个浓缩,它更代表我们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情怀。”国家级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对记者说道。

图片

    据了解,张继中所在的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主要创作、生产、销售以及文化传承机构。该社已存有清代古版10余块,新刻木版2000余块,年画样品300余幅,年画产品60多个品种,已销往23个国家和地区,并被10多个国家博物馆珍藏。

    在这片土地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如一面镜子,捕捉着黄河流域文化的精髓。在这些色彩斑斓、线条饱满的年画之中,蕴含着千年岁月的积淀,映照出黄河流域中华儿女那朴实、智慧的文化内核。

   走进位于开封市启封故园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馆,便看到手艺人坐在矮桌旁,专注地雕刻木版,用古老的刻刀,勾勒着纷繁蜿蜒的线条。一旁的张继中告诉记者:“眼前正在雕刻这幅作品是《二十四孝》系列之一,今年有望能完工。”

图片

   同时,另一旁的手艺人正在进行年画的印制,他先用趟子将木版均匀刷满油墨,然后将宣纸铺在木版上,再用绑着软布的木块轻压、慢刷,使宣纸平整地覆盖在版表面。现在,游客也可以亲身参与年画印制,了解其工艺和历史,亲身感受年画魅力。

   张继中向记者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源自汉唐壁画艺术,兴盛于宋朝,鼎盛于明清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跨越了1000多年。在千年的传承保护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构图饱满、线条粗犷、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现如今我们在年画题材上进一步创新,创作了一批以‘抗震救灾’‘反腐倡廉’等为主题的年画。”

   尹氏老天成朱仙镇木版年画主理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尹国法说:“朱仙镇年画最初就是一门手艺,受到很多老百姓的喜欢,爷爷传给父亲,父亲再传给了我。木版年画的色彩是灵魂,用色大胆、色彩丰富、印色准确是保证年画质量的关键,也是年画的精髓所在。”

   张继中提到:“我们从2002年开始保护传承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从最初的三人小团队逐步演变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模式。现在,我们汇聚了专业的创作、刻版、印制、装裱、销售等多方人才,并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研习团队。”这些努力为年画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图片

   “在年画传统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床单、围巾、围裙、茶杯、瓷器等延伸产品,甚至我们还制作了动漫剧《刘海戏金蟾》和电影作品。”张继中说道。

    据了解,为扩充产业门类,实现聚集发展,开封市政府与中央美院合作建成了朱仙镇国际版画基地,引入物联网、仿生仿真、全息投影和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科学技术,用数字化虚拟展示还原经典历史场景,重现木版画、传统老字号的制作工艺流程,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2008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继中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源自黄河岸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带着朱仙镇木版年画参与了许多黄河流域文化活动。最近,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朱仙镇年画成为河南馆的重点推介项目,广受社会各界认可。”

    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已经走向了多个国家,传播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之一。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