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LEARNED RESOURCEFUL,TIMES
河南省第一位刺绣艺术大师:杜秀芬发表时间:2020-06-03 09:42 河南省第一位刺绣艺术大师:杜秀芬
杜秀芬大师
杜秀芬大师生于1935年,1958年在开封市汴绣厂工作,曾任手绣车间组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汴绣艺术和针法研究,代表作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少儿》、《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奖,省政府“百花奖”优质奖等。参与绣制汴绣厂第一幅《清明上河图》,1959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送党中央、毛主席,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绣制的第二、三幅《清明上河图》分别由辽宁博物馆、河南博物馆收存并陈列。1980年调入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汴绣研究室主任。数年来又创作绣制《清明上河图》、《汴京金秋图》、《双面红白牡丹图》,分别陈设在河南大会堂主大厅和开封厅。1981年主导研绣了双面绣,1982年至1983年间参与了完成省、市下达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科研项目"汴绣历史和针法研究",并主导了“三十六种针法”实物资料的研绣工作,为汴绣更好的推广及运用做出了极大贡献。1991年汴绣厂承绣文莱国国王绣像,特邀她到汴绣厂单独绣制绣像的头部和面部。杜老师说:“我戴着300度的眼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面部绣了三个半月。头像用了上百种线色,一根针里穿三色线四色线,像油画调色一样,把颜色调出来再绣。” 由三位最优秀的美术设计师设计、十六位最优秀的绣工完成的这幅作品,创造了当时单幅汴绣成交最高金额6万美元的记录,同时也开创了汴绣人物肖像走向世界的先例。之后,汴绣创作了多幅人物肖像。 从事汴绣艺术研究和绣制六十余年。创作绣制大量汴绣珍品、精品,为汴绣厂和工艺美术研究所培养一大批骨干绣工。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是我们河南省第一位刺绣艺术大师、曾连任两届河南省政协委员。 1985年退休,年过古稀的她,慈眉善目,从23岁开始,她一直没有丢下绣花针,因用眼过度,38岁就带上了老花镜,此后度数不断加深。“她是汴绣界令人尊重的老大姐,研究所搞汴绣针法研究时,实物就是她带领徒弟们绣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汴绣元老级人物王少卿先生说。杜秀芬大师非常关心支持开封工美协会的工作,经常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在推荐国大师的时候,不顾天气的炎热,克服年高和行动不便的困难,提前准时到达评审会场,令大家非常敬仰。 前排左四是杜秀芬大师 杜秀芬大师是典型的静心为绣之人,不争,是她品德修养的集中体现,她不为名利所动,身为第一届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了多次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推介专家,自己却从不争取。踏踏实实在汴绣行业工作了几十年,培养了很多汴绣事业接班人,她的徒弟当中,有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有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有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也有中国第一届的刺绣艺术硕士研究生及首届轻工大国工匠,杜老师真真切切为汴绣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贾连朝亲自为杜秀芬大师颁发荣誉证书 毫不保留的耐心传授技艺,是杜秀芬身为新中国第一代汴绣人的自觉责任,年逾八十有五的她还在言传身教地带徒授艺,在她的家中还支着绣绷,指导女儿、外孙女进行绣作,她的技艺,2019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她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秉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默默无闻的潜心于绣作,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名利无欲无求,作为汴绣技艺的佼佼者,教徒无数,有口皆碑,她的品质,整整的影响了几代汴绣人,相信汴绣传承人们在杜秀芬老师的精神感召之下,会不单重视技艺修养,也更加注重艺德修养。而汴绣也将在杜秀芬大师等老一辈汴绣人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精彩。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